Search


【酒國術語與敘事性】
**
每個行業高度發展後,就會產生該行業專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酒國術語與敘事性】
**
每個行業高度發展後,就會產生該行業專用的「術語」,也叫「行話」;因此,也可以說,一個行業術語越多,越精準,就代表該行業越專業,越進步。

「術語」的產生是一種必然,它讓業內人士可以簡單卻又不失精準地迅速溝通。當然,它也無可避免地築起一道門檻,阻絕業外人士的窺探與指點。

要跨入一個行業,就必須先掌握該行業的術語,這樣不僅可以建立決策分析的參考架構,更重要的,你才能被接納為「自己人」。

當你說「賊頭來了」,我就曉得你在道上混過;當你說「拉回不破前低」,我就認同你在投資上的某種專業;當你說「文章缺乏敘事性」,我想你會是個好編輯,等等。

當然,術語充滿誘惑,常常是一個不懂想裝懂的外行人,求速成的捷徑。於是,許多人反而把術語掛在嘴邊──過度賣弄術語,無疑是一種外行加心虛的表現。

好,我舉個例。從近日網上流傳的帳單,可以看出酒店這一行業專業化的程度──產業規模不大,但術語簡潔明確──是一個精準的利基市場。

「秀檯」:出場讓客人挑選,以1節計。
「節」:一節10分鐘(一節350元)。
「坐檯」:一般為1小時,6節。
「框」:包下小姐上班的一個時段。
「小框」:至少4 小時,24節。
「外全」:即「大框」,可出場,10小時60節。

好吧,縱使你把這些酒國術語記熟了,人家一看,還是曉得你是外行人。除非,你本來就叫什麼哥,什麼董的。😅

**
#補充一下,「術語」也有「委婉語」(euphemism)的修辭效果;你總不好把「今天林董買我外全」,說成「今天林董出錢要我陪他睡覺」吧!

**
#再補充一下「敘事性」。

故事應該是這樣:X哥為某兄弟Y慶生(備有蛋糕),所以小姐出場順序──X哥的老相好「香奈兒」小姐先框檯,但X哥明早有事,就不外全了。外全的「珍妮 」是給壽星Y弟的。其他四人則分別由「米樂」、「Yumi」兩人作陪。

六人消費,四人坐檯,看來X哥近日手頭較緊(這也許也是香奈兒小姐沒有外全的原因),於是而有了殺價情節。

**
【廣告一下】

編輯的術語──《編輯七力》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25894?sloc=main

寫作的敘事性──《深度報導寫作》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788881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「編輯」,當然值得作為一種志業來追尋,它既啟蒙世界,也發現了自己。
View all posts